1、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赏析《飞来的花瓣》,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学生对恩师充满感激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办法】
通过听、诵、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的音乐特征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常识与技能】
通过赏析、体验,感受歌曲不一样的表现和演唱形式,与混声合唱和谐的和声成效,从而初步树立合唱定义,进而激起对合唱艺术的喜欢之情。
2、教学重难题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难题】
感受合唱作品和谐的和声成效。
3、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轻声演唱歌曲《听母亲讲那过去的故事》,询问学生这是哪个的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作曲家瞿希贤先生。
顺势引入课题《飞来的花瓣》。
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深情地,表达了对教师的思念、感谢及赞美之情。
2.提问: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探讨学习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提问:歌曲中的哪一句歌词最令你感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一句都能表达出浓浓的师生情。
2.剖析歌曲的结构形式
教师总结: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非常重要有哪些用途。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会的感激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持续的艺术成效。第二乐段使用了混声合唱的形式,渐渐进入高潮,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最后把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深化,让人感动,让人遐想。
3.复听歌曲
知道力度记号有哪些用途,领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有哪些用途。
4.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艺术魔力。
拓展延伸
你们还了解什么关于赞美老师的歌曲?
学生自主回答《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依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赏析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第三赏析歌曲《飞来的花瓣》,领略歌曲中老师对学生的辛勤栽培,让大家对老师郑重的说一声老师谢谢你,你辛苦了!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瞿希贤的其他作品,下节课一同分析。
4、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