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是特岗考试的重点人物,其道德进步阶段论是考试中较容易见到的一个关键的要点,大伙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对此部分内容做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也期望通过今天的梳理,帮助大伙更好的学会本部分内容!
1、道德进步阶段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进步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设计了很多包括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在察看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剖析儿童的回答,特别是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他向儿童叙述了下面一则故事,需要儿童对主人公的行为作评价,说出评价所依据的原因。
A.一个小孩子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了解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一个小孩子亨利,一天趁母亲外出,想吃厨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因为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皮亚杰以认知进步的看法考察和剖析了儿童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进步的四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进步。
2、他律阶段: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依据其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儿童觉得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
②评定是非时, 一直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
③判断行为好坏的依据是后果的紧急性,而不看主观动机,这一阶段的儿童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3、自律阶段:儿童进入自律阶段,主要依据自己认同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儿童觉得规则是由大家相互协商而创造的, 因而可以根据大家的愿望加以改变。
②依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这个时候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4、公正道德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一个人的特殊状况。
总的来讲皮亚杰觉得,儿童的道德认知进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是依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不是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己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道德判断;自律道德则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己所具备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觉得,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以上就是对皮亚杰的道德进步阶段论这一部分内容的简要梳理,本身该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困难程度并不算非常大,大多以例子型单选题容易出现混淆,因此大伙在学会本部分内容时,还是要先将内涵梳理了解,再结合考试例子的重点信息进行推断。也期望今天的梳理可以对大伙的学习有所帮助!